百年mile米乐m6 驅動世界
工人發明家
發稿時間:2018-01-10 23:40     瀏覽次數:23754   來源:本網原創

  他們沒有高學曆,卻有一種獨特的動手能力,擅長於在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他們就是被職工們稱為“工人發明家”的mile米乐m6動力公司職工徐仲維和廖正鋼。

  工人發明家之徐仲維

徐仲維 001.JPG

  徐仲維手握8項國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一種外徑千分尺檢定校正裝置”,獲得了全國第19屆發明展銅獎。2017年,他收到了一項人生的最高獎勵——全國第十三屆高技能人才獲獎證書。

  “穿新鞋走老路,不會有突破,我覺得穿新鞋就要走新路。”徐仲維對解決技術方麵的問題,從不墨守成規,總是要打破常規找思路。

  幾年前,集團公司承擔了一項國防科技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徐仲維擔任安裝調試、裝配工藝技術工作。該項目的技術處於國際科技前沿,無任何經驗借鑒,徐仲維四處尋資料,想辦法,折騰了很長一段時間,卻無一收獲。十分苦悶的他,一連幾天,日夜圍繞車間的操作台轉來轉去,當他想到自己常年處理裝配技術解決的諸多實際問題時,眼前突然一亮,用分段的方式說不定就能解決這一重大項目的技術難題。順著這個思路,他奮戰了10多個晝夜,通過製定實施方案,調整操作規程,改變加工手段等,終於成功利用分段軌道精確定位的整套程序,攻克了這一難題。

  某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長約200米的導軌進行裝配時,其測量精度的準確性要求非常高,雖然德國、美國某些公司的測量精度可以達到,但測量長度最高隻有幾十米。為此,徐仲維借鑒國外經驗,自主創新,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雙軸平麵測量方法,運用高精設備,滿足了測量精度要求。

  在軍工重大攻關項目中,徐仲維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極強的動手能力,設計製造各類特殊加工設備及裝置10餘台套,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加快了科研項目的進度。……

  “失敗與成功,往往一步之遙,堅持就能看到曙光。”徐仲維記得某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有一項技術,就是高能電機定子線圈的繞製工藝。該工藝要求在同一定子鐵芯繞製多相多級線圈,不能拚頭、不能纏繞,尺寸也要求極高。一時間,分管技術的高層都覺得非常棘手,甚至有放棄的想法。其實,這時徐仲維的壓力比任何人都大,可他總覺得有辦法掃除“攔路虎”。他與自己的團隊,製定攻關方案,一個不行再來一個,這種方案加起來就有10多個。

  正是這種永不言棄的堅持,他們最終設計製造出了兩台大型全自動繞線整形機,其技術達世界前沿水平。徐仲維發明的該項技術獲得4項國家專利。

  工人發明家之廖正鋼

廖正剛.jpg

  廖正鋼先後創造了80多項小改小革,共申報專利近30項。2017年在昆山第八屆國際發明展上,廖正鋼的2個項目《大型風力發電機生產線成套技術的研發及應用》和《一種安全高效環形通道式集電環烘烤裝置》獲得金獎。

  軸承拉拔器是風場更換軸承的必要工裝,然而風塔上空間有限,液壓拉拔器無法搬運上風塔,而人工拉拔器使用力氣過大,容易崩斷螺絲,威脅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這個問題讓維修人員十分困擾。廖正剛臨危受命,和部分工作室成員一起趕赴風場進行現場考察。廖正剛在現場收集數據,將自己的設想傳回公司給徒弟劉笛神,劉笛神根據數據製圖,將師傅的設想化為現物。師徒倆齊心協力,耗時3個月,成功製作了一款軸承類零件的拉拔裝置。該裝置將原來人工拉拔器上的螺絲連接改為楔口,而且將原來獨立的擋環拉撥器與軸承拉撥器合二為一,並將T型螺紋頂力改為液壓千斤頂頂力,解決了維修人員的“心腹之患”。目前,該裝置已經成功申請了專利,並且批量生產,服務於各個風場。

  在負責305車間流水線這個項目之前,廖正鋼其實都不是很明白何謂“流水線”。為了能夠完成流水線的策劃工作,他從最基礎的理論開始學習,最終采用先進的島式裝配線理念和電機柔性生產及間歇性工位轉移方式,將嵌、裝工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保證工件不落地,讓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能按照生產人員的意願有序流動,減少吊運次數。這條流水線一共申報了20多項專利,每一件工裝都是廖正鋼經過反複地畫圖、試驗,最終成型。

  廖正鋼說得好: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就是要天馬行空地想,腳踏實地地幹!廖正鋼創新工作室集結了一群肯動腦、勤動手的職工,憑借著對工作的熱情,集思廣益、奇思妙想改進一些常用的工器具,改造一些退役的老設備,優化一些繁瑣的工作流程……

  由工作室自主設計製造的轉子線圈成型機,破解了下料長度難以控製、彎折角度不到位等問題,並設計製作了一係列專用模具,目前線圈一次成型合格率達到了100%,每根線圈成型時間縮短到了一分鍾以內。

  工作室還開展了吊索箱、電機冷卻器升降裝置、軸承拉馬等技術協作12項,實現了一係列創新成果。由廖正鋼擔任主設計人的305車間自動化生產線,獲得了2項“克羅地亞”第12屆國際創新展覽會金獎,2項第八屆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1項國際知識產權交流會“卓越創新”獎專項獎,1項俄羅斯議會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科學與技術”獎專項獎,以及1項國際科學技術特別獎專項獎。

  點評:

  長期以來,集團公司堅持人才興廠,科技強廠,質量立廠,依法治廠方針,通過職工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工作室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職工搭建了平台。如果我們的職工們都能像徐仲維、廖正鋼等人一樣,愛崗敬業、技藝精湛、勇於創新,那麽越來越多的工人發明家就會在我們的身邊湧現。